2022臺北詩歌節《詩,全境擴散》
2022 Taipei Poetry Festival: Poetry in Diffusion

2022年臺北詩歌節主題設定為「詩,全境擴散」,挪用了本應是描寫病毒蔓延的詞彙,反轉意義,藉由詩歌節活動,像風中轉動蒲公英一般,讓詩的美好和勇氣,也在這座城市裡擴散。今年度的焦點詩人,卜袞.伊斯瑪哈單.伊斯立端,是布農族的重量級創作者,致力於部落文化事務,實踐族語創作;他將從南方的那瑪夏部落來到臺北,談談詩怎樣變成他靈魂的圖騰。

承襲一貫精神,詩歌節看重詩在形式上的突破、在重要議題上的實踐,呼應當前局勢,也關注詩與詩人展現的居住與移動想像,據此設計了相關講座。跨領域詩行動則邀請多位臺港詩人一同詩意接力,如同十小時不間斷傳遞的文學火炬,以及音樂、聲音藝術、影像紀錄等形式的詩演出,彰顯出詩怎樣作為一種精神資源,源源不絕地點亮各個創作領域。

俄羅斯詩人阿赫瑪托娃(Anna Akhmatova)宣言似的詩句:「我以為詩歌就是要不識時務。」她承受了獨裁者的迫害,但仍寫出偉大的詩作,擴散影響好幾個世代。詩人觀察時代、跋涉激流,試著提煉黑色、尋找光明,這消息將一直一直傳遞下去,抵達你我心中。

 

開幕詩演出《滾動,擴散,全境詩放》

本場演出邀集了新生代三個曲風迥異的樂團,以華麗搖滾、饒舌、重金屬,分別詮釋從日治時期到當今的古典詩與新詩作品,風格大膽創新,取材無遠弗屆。

>>活動索票頁面由此進入<<

 

《小地方不斷電讀詩馬拉松》線上直播通知登記

參考詩歌擂臺(Poetry Slam )的概念,邀約中生代到新生代中,創作與表達力強烈的詩人22 位,每人20 分鐘的讀詩時間,從下午兩點到午夜零時,川流出場,鼓勵多元表達的讀詩盛會。以藝文酒吧「小地方SEAMS 」為基地,開放10 小時的親密聚會+網路直播。

>>直播通知登記頁面由此進入<<

 

聲響詩實驗《寶藏莊巖》

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(C-LAB)與法國「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」(IRCAM)於2019年合作成立「臺灣聲響實驗室」,促進科技、研究及當代創作之間的跨域發展。2019年完工的C-LAB臺灣聲響實驗室擁有國內第一座沉浸式聲音劇場空間、裝設49.4聲道喇叭、支援實驗性創作與劇場表演,推動臺灣聲響藝術發展。聲響藝術家許雁婷以鴻鴻書寫臺灣歷史的實驗性組詩《寶藏莊巖》為文本,在聲響實驗室打造人聲、錄音及電子聲響沉浸體驗,作為文學與科技結合的前衛嘗試。

>>活動索票頁面由此進入<<

 

活著寫詩。活著歌唱:王榆鈞+張心柔

這個夜晚是具有強烈詩性的兩位創作歌手的降靈夜:音樂科班出身、卻以吟遊詩人之姿行走的張心柔,和曾獲2006 臺北詩歌節詩歌首獎、近以「甘露水」主題曲令人迷醉的王榆鈞,選用鄭愁予、陳家帶、夏宇、隱匿等詩人的詩作入歌,以及歌手的自創曲,以鋼琴、吉他、大提琴和電子樂器,營構了音樂和文學對話的靈感空間。

>>活動索票頁面由此進入<<

 

紀錄片《掬水月在手》特別放映

《掬水月在手》是中國古典詩詞家暨知名漢學家葉嘉瑩傳記電影,交織葉嘉瑩個人生命和千年中國古典詩詞,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。葉嘉瑩一生經歷與親人生離死別、大時代動盪飄零,是詩詞支持她走過苦難,使她體現了「弱德之美」,在逆境之中仍然堅守的定力。葉嘉瑩曾於臺灣任教多年並出版專著,影響深遠,1969年赴加拿大受聘為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,晚年她定居中國,憑藉復興古典詩詞命脈的使命感,持續創作及教學。電影娓娓道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,直面在這個時代最本質的問題:我們為什麼需要詩,為什麼要有詩人?本片製作歷時三年以上,並遠赴美國波士頓及加拿大拍攝,亦是導演陳傳興繼「他們在島嶼寫作」文學紀錄片系列拍攝鄭愁予及周夢蝶之後的最新作品,從未在臺灣正式上映。

>>活動索票頁面由此進入<<

 

|以下活動皆為現場自由入座無需報名|​

焦點詩人講座1《只有詩能理解我》

時間|9.25(日)14:30
地點|紀州庵文學森林2F多功能空間( 臺北市同安街107 號)
主持|陳芷凡 
與談|卜袞Bukun ‧ Ismahasan ‧ Islituan、黃璽Temu Suyan

卜袞的格言是「沒有文學的語言,是死亡的語言」。卜袞的詩,是原創性非常強大的原生性文本,對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主體再生運動產生精神領航作用,也對漢語的語言空間進行了有力的劈破與展延。他所呈現的布農族神話傳說與社會規範,山林經驗與部落生活,給讀者帶來強烈衝擊與啟發。本場講座邀約精研原住民文學的學者陳芷凡和年輕原住民詩人黃璽Temu Suyan與談,細覽卜袞的創作心路,也瞻望原民文學的前景。

 

焦點詩人講座2《在月影與太陽下迴旋》

時間|9.25(日)19:30
地點|紀州庵文學森林2F多功能空間(臺北市同安街107號)
主持|黃粱
與談|卜袞Bukun ‧ Ismahasan ‧ Islituan、撒韵.武荖Sayum Vurow

真正的「詩」,不只是一種文學文體,而是創造性自身,是觀念與想像融合無間的創世紀;根源於所來處(文化傳統),觀照更高處(精神信仰),絕非文字層面的技與藝能夠概括。卜袞的布農族語詩篇,族群文化深厚精神信念崇高,觀念與想像生機盎然,就是最佳證辭。本場講座邀約詩學研究者黃粱與原民運動者撒韵・武荖,從卜袞詩篇出發,探討原民文學對宇宙觀、自然生態觀、文化價值觀、語言觀、心靈結構觀、人性情感觀提出的反思與新價值座標。

 

詩講座1《我以為詩歌就要不識時務:抵抗獨裁的詩人們》

時間|9.28(三)19:30
地點|永樂座(臺北市寧波西街3號2樓)
主持|丘光
與談|熊宗慧、廖偉棠

俄烏戰爭如火如荼,文學也成為人們關懷烏克蘭的通道之一,不只烏克蘭詩人的反抗之聲傳播到全世界,也連帶使我們想起俄羅斯本身淵源流長的抵抗書寫。熊宗慧新近翻譯了曾被蘇聯政權壓迫的阿赫瑪托娃的詩歌,邀請她帶著最新翻譯成果,和關注詩歌如何抗爭的廖偉棠對談。

 

詩講座2《形塑世界:具體詩》

時間|9.30(五)19:30
地點|臺北記憶倉庫(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265號)
主持|楊小濱
與談|梁景峯

具體詩(Poésie Concrète)看重文字的符號性和排列上的巧思,標點符號與頁面上的空白,都可能一同表意表情,充分應用印刷排版的種種可能性,使寫作和閱讀成為多面向的藝術參與。邀請熟悉臺灣與德國詩歌的梁景峯,以及同樣通曉中西詩歌、樂於在文學中做實驗的楊小濱,暢談具體詩的具體風景。

 

詩講座3《當性別敲響詩》

時間|10.04(二)19:00
地點|女書店(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)
主持兼與談|楊佳嫻
與談|何景窗、馬翊航

書法詩人何景窗享譽於文學讀者與貓奴之間,她的字跡極富情趣,她的性別書寫也深情又大膽。馬翊航則在詩和散文中銳意呈現族群、性別和地方的抒情交織,同時以奔放歌聲迷惑大家。窗窗與小馬將會以怎樣的詩句敲響性別?

 

詩講座4《島內島外》

時間|10.05(三)19:30
地點|文房 · 文化閱讀空間(臺北市臨沂街27巷1號)
主持|楊佳嫻
與談|蔡宛璇、陳滅、徐珮芬

詩意的擴散不僅止於這座城、這座島,還可能延伸到其他島嶼,或從其他島嶼映射本島。在詩行的帶領下我們可以一起跳島旅行。邀請來自澎湖的蔡宛璇、來自香港的陳滅以及多次旅行至其他島嶼的徐珮芬,三位詩人一起來聊聊島內島外,居住、離散、行旅、寫作中的美好與勇氣。

 

索票資訊 

※ 臺北詩歌節部分活動為索票入場。

※ 詩演出《滾動,擴散,全境詩放》與《活著寫詩。活著歌唱:王榆鈞+張心柔》每人限索 2 張;聲響詩實驗《寶藏莊巖》與紀錄片《掬水月在手》特別放映每人每場次限索 1 張,數量有限,索完為止。如超過每人限取限定張數,將由系統發出超過索票上限通知信件,並取消超出的票券數量。

※《小地方不斷電讀詩馬拉松》非索票節目,有登記線上直播之觀眾皆會收到相關直播連結提醒,如無登記者,請密切留意官方粉絲頁相關直播連結公告。

 

注意事項

※ 臺北詩歌節活動皆免費參加,名額有限,額滿為止。

※ 詩演出、跨領域詩行動系列部分活動,需預先索票、報名,更多詳情請見臺北詩歌節官網。

※ 活動將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COVID-19)的疫情變化,遵循臺北市政府及中央「流行疫情指揮中心」針對群聚活動的防疫政策進行調整,同步公布於臺北詩歌節官網及臺北詩歌節臉書粉絲專頁。

官網 Website:poetryfestival.taipei
官方臉書粉絲專頁 Facebook Fanpage:facebook.com/Poetry.Taipei
信箱 E-mail:poetry.taipei@gmail.com
洽詢電話 Phone:0974-125-241(請於上班時間週一到週五10:30– 18:00來電)

活動場次